6月21日,歷經2200余天艱苦奮戰,由成貴公司建設、中鐵二院設計、中鐵隧道局施工的成昆擴能改造工程(簡稱新成昆鐵路)最長隧道,也是全線最后一座未貫通隧道——小相嶺隧道勝利貫通,標志著新成昆鐵路正向著全線建成開通穩步推進。
習總書記寄語“忠誠擔當”
2017年3月,重回大涼山、再戰成昆線的中鐵隧道局舉辦了“重返沙木拉達”活動,進一步凝聚全體參建員工的精神動力。2017年10月,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,中鐵隧道局建設團隊深受鼓舞,20名青年黨員自發給習總書記寫信,匯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情況,并表達了立志傳承老成昆鐵路精神,建設好新成昆鐵路、助力大涼山脫貧致富的愿望。
2018年2月12日,習總書記在成都主持召開脫貧攻堅座談會,他在會上提到了這封信,并說道:“他們的來信讓我感受到青年一代對祖國和人民的擔當和忠誠,讀了很欣慰。”
飽含深情的祝福,承載厚望的囑托。激勵著數千名中鐵隧道局建設者堅守在大涼山,奮戰在小相嶺,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,一米一米往前掘進。
21.775公里的小相嶺隧道位于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和越西縣境內,穿越10條斷層和2條褶曲,最大埋深1350米。隧道穿越橫斷山系東列山脈的大雪山和大、小涼山以及小相嶺等山嶺,區域內崇山峻嶺、溝壑縱橫,施工中面臨涌水、涌砂、塌方、活動斷裂、斷層破碎帶、軟巖大變形、巖爆和高地溫等眾多工程地質難點,給隧道施工建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。
為攻克在建新成昆鐵路隧道修建難題,全面加強建設管理,成貴公司牽頭組織設計、施工、監理、咨詢單位30余名專家創建了“隧道建造技術創新工作室”。全力開展新成昆鐵路隧道建造技術攻關,通過對地質變化情況進行歸納總結,掌握變化趨勢和規律,尋找問題癥結,有序推進工程進度。
在小相嶺隧道施工過程中,水害問題是最大的“攔路虎”。小相嶺隧道施工中遇到巖溶暗河,涌水量累計已超過2億余立方米,相當于15個西湖水量。工作室成員多次現場研討,堅持“治巖先治水、治水先泄壓、泄壓先排水”的原則,通過采取探水、泄水、排水、分水等多種舉措,改善了圍巖地質條件,大大降低了風險發生的頻率和規模。
施工中,中鐵隧道局建設者凝聚弘揚“戰山斗水,無畏無悔;接續追光,忠誠擔當”的小相嶺精神,采取大型機械化配套,提高施工功效,通過快速打通平導,實現排水、泄水,極大提高了施工進度,確保隧道施工高質量推進。
在小相嶺隧道東南側約30公里處有老成昆鐵路第一長隧——沙木拉達隧道與其遙相呼應。半個多世紀前,老一輩中鐵隧道人歷時七年、用生命打通了6383米的老成昆鐵路最長隧道沙木拉達隧道;如今,新一代中鐵隧道人傳承父輩祖輩衣缽,接力奮斗大涼山,歷時六年,攻克了全長21.775公里的小相嶺隧道。
山還是那座山,水還是那些水。隨著歲月延續的,不僅僅是近四倍的隧道長度,還有一樣的敢叫高山低頭、河水讓路的英雄氣概,一樣的戰山斗水、無畏無悔的血脈精神。
新老成昆線,凝聚了兩代隧道人的奮斗接力。
隨著小相嶺隧道的貫通,新成昆鐵路的最后阻隔——峨眉至冕寧段全部隧道實現貫通,峨眉至冕寧段開通后,將正式串聯起了這條長865公里的新成昆鐵路。
從1096公里壓縮至865公里,已開通運營52年的老成昆鐵路將迎來新生,成都至昆明的普速列車將由現在的20個小時縮短到7個小時左右。
新老成昆的接力傳承
老成昆鐵路始建于1958年,1970年7月1日通車,北起成都、南至昆明,線路全長1096公里,開創了18項中國鐵路之最和13項世界鐵路之最。
建設過程中,得到了當地的大力支持,沿線百姓紛紛送糧送菜。但在當時落后的條件下建成成昆鐵路,36萬參建軍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,平均每公里就犧牲了兩名筑路者,沿線僅紀念碑就超過了1千座,烈士陵園22座,2100余人埋骨青山。
“為有犧牲多壯志,敢教日月換新天。”老成昆鐵路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條鐵路,堪稱真正的英雄鐵路。它與美國阿波羅宇宙飛船登月、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一起被聯合國評選為“象征20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”。老成昆鐵路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西南地區交通不便的狀況,結束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2000萬人行路難的歷史。
進入新世紀,老成昆鐵路運量漸趨飽和,建設一條裁彎取直、運量更大、串聯更多區域的新成昆鐵路提上日程。
2013年12月,新成昆鐵路首期工程,廣通至昆明段開通;2018年1月,成都至峨眉段開通;2019年10月,永仁至廣通段開通;2020年5月,米易至攀枝花段開通;2021年1月,攀枝花至永仁段開通;2022年1月,冕寧至米易段開通,復興號首次開進大涼山。2022年6月21日,小相嶺隧道貫通,全線隧道全部貫通,新成昆鐵路開通在即!
新成昆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后,將密切我國西部地區與東南亞地區的互聯互通,對疏解既有成昆鐵路運輸壓力、增運增收,對帶動沿線地方經濟發展、鞏固脫貧成果、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社會意義。